我有一位异性朋友,她常说:朋友是相互见面能亲切对你招呼一声“嗨!”的人,这种人在你委屈时能伸过肩膀任你倾诉,在你困难或者危急关头第一个能想起的人。她当过大饭店的经理,担任过报社、电视台的编辑,对人从来没有架子,看到别人的缺点毫不隐讳,为了同事的利益,她敢和自己的上司叫板,正因为她耿直的性格,大家都以姐相称,我也随了大家的口。其实,论岁数她没我大,但我觉得像她这样亦是良师,亦是善友的人,叫她一声大姐,是当之无愧的。
电视连续剧《手机》对朋友的判断是这样的:第一是能借钱给你的人;第二是能接受你随时骚扰的人。如果凭这样的标准检验朋友,我想这是彻头彻尾的金钱关系,是完全站在个人利益的角度来衡量对方,先不谈友谊了,就品德而言就令人质疑,莫非能借钱给你就是真朋友,不能借钱给你就是假朋友?
电视剧《手机》没有细说“借钱”多少算朋友,借100块钱还是100万块钱?你交的是富朋友还是穷朋友?他能慷慨到啥程度?因此就使借钱这个标准变得模糊起来。话说回来,还要考究你借钱去干什么?去赌、去吸毒、去做非法的营生……难道这也算朋友?
宋代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对真朋友有过这样的诠释:“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遥知湖上一樽酒,能忆天涯万里人。”友谊是双向的,也是对等的,审视朋友之前,首先要审视自己能否有和别人做朋友的资格,就是先看看自己够不够朋友。
朋友有很多,交际环境不同就有不同的朋友,球友、酒友、棋友、牌友、茶友…等等,这些朋友虽不相互借钱,相互“骚扰”,毕竟也是朋友。再低级一些,酒肉朋友虽不怎么样,也总归是朋友。
老话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在如今商品利益的社会,以“水”交朋友的人不多了,但如果有找我借钱,我既肯借给他,又不要他打借条,这才是真朋友。
我有个同学,平时常在群里聊天,有段时间失踪了,后来才知道失踪的原因:那天夜里她正在睡梦中,突然被朋友的电话惊醒,她朋友的老公心脏病突发猝死了,六神无主的情况下,抓起电话问她怎么办?老同学二话没说,撇下没人照顾的一儿一女两个孩子,连夜赶到朋友家中,陪朋友哭,陪朋友守灵,一陪就是三天。
后来我对老同说:你朋友结识你是她的福气,你有这样的朋友也是你的庆幸。
为什么这样说呢?她在丈夫突然死亡的情况下,能够想到的人,第一是家人,其次就是朋友,能在第一时间打给电话的人,说明是交情深厚的人。其实,只要两个人有交情就是朋友,不论交情厚薄,只要出于真心,就是真朋友。我有一个朋友,平时很少联系,逢年过节连个电话都没有,可遇到难事,我们都是不遗余力的相互帮助对方,从没有皱过眉头。而没有交情却称兄道弟,这样的人只能是假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