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易发疾病及其防治
作者:朱明惠
时间:7月11日 打开新窗口浏览本页 浏览:2499 文章ID:58

汛期易发疾病及其防治

防疫知识(1)

========================================================================================

 
    一般来说,洪灾地区主要容易发生三类疾病:一是肠道传染病,如急性病胃肠炎、伤寒、痢疾等;二是自然疫源性疾病,如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等;三是中暑、皮肤病与毒蛇咬伤。 

    1、肠道传染病及其预防 

    肠道传染病的主要症状是呕吐、腹痛、腹泻,有的还发热等。引起肠道传染病的致病菌往往有多种,但其传染源主要是病人与带菌者。细菌或病毒通过大便排出后,可污染水源,也可借助苍蝇、蟑螂污染食物和用具。当健康人食入被污染的水或食物后就可能发病。 

    预防肠道传染病,首先要搞好“两管一灭”,即管好水源、管好粪便、杀灭苍蝇,防止病从口入。灾区特别要保护好水源,不要随地大小便,厕所离饮用水源要有一定的距离。饮用水要消毒。搞好家庭、棚区及环境卫生。其次,要控制传染源,管理好患肠道传染病的病人。最主要的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在苍蝇满天飞的地方进食。瓜果要洗净,生吃要去皮。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馊饭菜,不要吃或尽量不吃凉拌菜。多吃一点生大蒜为好。

    2、钩端螺旋体病及其预防 

    钩端螺旋体病主要传染源是鼠类或猪。带有这种病菌的鼠或猪排出的尿液中含有大量钩端螺旋体。平时如果人的皮肤接触了这种尿液或被尿液污染的物品、或吃进被污染的水和食物就会受到传染。洪水泛滥期间,河流、湖塘等水源遭受严重污染,很可能引起这种疾病暴发流行。 

    钩体病早期(3天内)症状主要是畏寒、发热、头痛、呕吐、腹泻、皮疹、鼻出血、腿软等;中期(3至14天)病情加重,会因钩体类型的不同、病人抵抗力不同而分别表现出四种类型:流感伤寒型、肺大出血型、黄疸出血型、脑膜脑炎型。 

    在钩体病的流行区,当出现发热病人时,要及早送医院诊断治疗,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预防钩体病的措施主要是灭鼠防鼠、管理好家畜。猪应圈养,猪圈要防渗漏,以免畜尿污染水源。猪粪至少存放5天以上方可下田。流行区经常接触疫水的群众要打预防针。患者必须隔离治疗至痊愈为止。 

    3、血吸虫病的预防 

    预防血吸虫病的传播要做到:洪水期间,除了因抗洪排涝必须接触疫水外,严禁在江河湖中打鱼捞虾、游泳戏水。饮水一定要消毒。凡接触疫水的人群应及时登记服药。必须接触疫水者,提倡穿长统靴和带橡皮手套,保护皮肤不受病原侵入。如发现有血吸虫病感染的症状,如发热、出大汗、肝脾肿大、肝疼痛、腹痛、腹泻,而且又接触过疫水的,要尽快到医院诊断治疗。退水期间,尽量避免非生产人员接触疫水。对未发生急性感染的地区,应做好人畜同步化疗工作,以降低感染率,减轻危害。消毒饮用水饮用水源取水点应在卫生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定点采用。饮用水的消毒:澄清后的水,有效氯的投入量一般应不少于1-2毫克/升,以保证水中有一定量的剩余氯。饮水消毒片按说明书使用。加入消毒剂后要充分混合,保证消毒时间不少于30分钟。 

    4、洪涝期间如何防治中暑 

    洪涝期间,人们在高温下抗洪防汛体力消耗大,易中暑。中暑是三类疾病的统称:①热射病:由于产热大于散热,人体内部热量大量蓄积而造成此疾。大多数病人是在劳动中突然发病的,开始大量出汗,随后出现“无汗”,并伴有皮肤干热、嗜睡、昏迷。②热痉挛:主要由于大量出汗,造成体内盐分失量过度而引起。症状为:起病初期可感到口渴、尿少、四肢无力、肌肉痉挛和疼痛。③热衰竭:大量出汗引起失水,导致血量减少、血液浓缩,或是皮肤血流量增加,引起代偿不足。一般起病迅速,先头昏、出汗、恶心、面色苍白,继而昏厥,血压短暂下降,体温大多正常。 

    降温是治疗中暑最重要的方法:将患者置于通风荫凉地方,全身冷敷加电扇吹风,及时口服含盐清凉饮料,必要时给予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用民间传统方法,如用汤匙、铜钱边缘刮患者的胸、腹、颈、背及手足弯曲处也有效。 

    目前我省气温不是很高,巡堤守闸人员不要赤膊劳动,要戴遮阳帽,要补充大量水分或淡盐水,口服人丹、十滴水等。
    一般来说,洪灾地区主要容易发生三类疾病:一是肠道传染病,如急性病胃肠炎、伤寒、痢疾等;二是自然疫源性疾病,如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等;三是中暑、皮肤病与毒蛇咬伤。 

    1、肠道传染病及其预防 

    肠道传染病的主要症状是呕吐、腹痛、腹泻,有的还发热等。引起肠道传染病的致病菌往往有多种,但其传染源主要是病人与带菌者。细菌或病毒通过大便排出后,可污染水源,也可借助苍蝇、蟑螂污染食物和用具。当健康人食入被污染的水或食物后就可能发病。 

    预防肠道传染病,首先要搞好“两管一灭”,即管好水源、管好粪便、杀灭苍蝇,防止病从口入。灾区特别要保护好水源,不要随地大小便,厕所离饮用水源要有一定的距离。饮用水要消毒。搞好家庭、棚区及环境卫生。其次,要控制传染源,管理好患肠道传染病的病人。最主要的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在苍蝇满天飞的地方进食。瓜果要洗净,生吃要去皮。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馊饭菜,不要吃或尽量不吃凉拌菜。多吃一点生大蒜为好。 

    2、钩端螺旋体病及其预防 

    钩端螺旋体病主要传染源是鼠类或猪。带有这种病菌的鼠或猪排出的尿液中含有大量钩端螺旋体。平时如果人的皮肤接触了这种尿液或被尿液污染的物品、或吃进被污染的水和食物就会受到传染。洪水泛滥期间,河流、湖塘等水源遭受严重污染,很可能引起这种疾病暴发流行。 

    钩体病早期(3天内)症状主要是畏寒、发热、头痛、呕吐、腹泻、皮疹、鼻出血、腿软等;中期(3至14天)病情加重,会因钩体类型的不同、病人抵抗力不同而分别表现出四种类型:流感伤寒型、肺大出血型、黄疸出血型、脑膜脑炎型。 

    在钩体病的流行区,当出现发热病人时,要及早送医院诊断治疗,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预防钩体病的措施主要是灭鼠防鼠、管理好家畜。猪应圈养,猪圈要防渗漏,以免畜尿污染水源。猪粪至少存放5天以上方可下田。流行区经常接触疫水的群众要打预防针。患者必须隔离治疗至痊愈为止。 

    3、血吸虫病的预防 

    预防血吸虫病的传播要做到:洪水期间,除了因抗洪排涝必须接触疫水外,严禁在江河湖中打鱼捞虾、游泳戏水。饮水一定要消毒。凡接触疫水的人群应及时登记服药。必须接触疫水者,提倡穿长统靴和带橡皮手套,保护皮肤不受病原侵入。如发现有血吸虫病感染的症状,如发热、出大汗、肝脾肿大、肝疼痛、腹痛、腹泻,而且又接触过疫水的,要尽快到医院诊断治疗。退水期间,尽量避免非生产人员接触疫水。对未发生急性感染的地区,应做好人畜同步化疗工作,以降低感染率,减轻危害。消毒饮用水饮用水源取水点应在卫生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定点采用。饮用水的消毒:澄清后的水,有效氯的投入量一般应不少于1-2毫克/升,以保证水中有一定量的剩余氯。饮水消毒片按说明书使用。加入消毒剂后要充分混合,保证消毒时间不少于30分钟。 

    4、洪涝期间如何防治中暑 

   洪涝期间,人们在高温下抗洪防汛体力消耗大,易中暑。中暑是三类疾病的统称:①热射病:由于产热大于散热,人体内部热量大量蓄积而造成此疾。大多数病人是在劳动中突然发病的,开始大量出汗,随后出现“无汗”,并伴有皮肤干热、嗜睡、昏迷。②热痉挛:主要由于大量出汗,造成体内盐分失量过度而引起。症状为:起病初期可感到口渴、尿少、四肢无力、肌肉痉挛和疼痛。③热衰竭:大量出汗引起失水,导致血量减少、血液浓缩,或是皮肤血流量增加,引起代偿不足。一般起病迅速,先头昏、出汗、恶心、面色苍白,继而昏厥,血压短暂下降,体温大多正常。 

    降温是治疗中暑最重要的方法:将患者置于通风荫凉地方,全身冷敷加电扇吹风,及时口服含盐清凉饮料,必要时给予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用民间传统方法,如用汤匙、铜钱边缘刮患者的胸、腹、颈、背及手足弯曲处也有效。 

    目前我省气温不是很高,巡堤守闸人员不要赤膊劳动,要戴遮阳帽,要补充大量水分或淡盐水,口服人丹、十滴水等。
 

灾后防病消杀工作措施 

防疫知识(2)

========================================================================================

    (一)环境消毒
    1、先清污后消毒,清污工作一定要及时。洪水一退,环境清理工作就要跟上,要大力发动广大群众尽快做好自家清污工作,争取在道路清污工作前完成,避免对道路造成二次污染。
    2、受淹住宅区的周围环境、农贸集市、幼儿园、地下室以及水源周围、有粪便外溢污染的场所、垃圾临时堆放点等均应进行严格消毒。
    3、汽车道、开阔地场所在清污、冲洗干净后可不做消毒处理。
    4、机关单位、医疗单位、街道、社区等垃圾存放点及厕所,每天均应进行消毒和杀虫工作,垃圾应做到日产日清。
    5、受淹房屋在排涝清污后用消毒液对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消毒处理,并结合做好清除小积水工作。
    户外小积水的清除,低洼地填平,排水管道疏通等工作,也应指派专门单位和人员督导进行,防止灾后蚊虫滋生。
    6、受淹的粪厕、家禽和牲畜饲养场应采取先消毒、清污、再消毒的方式处理。
    (二)饮水消毒
    1、集中式供水务必做好水源保护和饮水消毒工作。所有水厂供水均应达到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并定期做好水质监测。
    2、在尚未恢复集中供水的地区要采用漂白粉或漂白粉精片消毒。缸、桶等小容器贮水消毒措施要落实到户,井水消毒要由当地卫生防疫工作人员专人负责实施。
    3、受淹的机关单位、居民小区应及时做好二次供水消毒工作。检查、修复供水管道系统,应对水塔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洗、消毒后恢复正常使用。
    (三)河道处理
    应巡查并及时清除垃圾、漂浮物和禽畜尸体,对滞留于河床边的动物尸体应表面消毒处理后装入密封袋运走,对其周围2米范围场所也应进行药物喷洒消毒。
    河道两侧在洪水自净前应设立警示牌,防止群众下河取水、游泳、洗涤。
    (四)垃圾处理
    应集中焚烧或填埋,填埋点远离河道、水源及居民区,小型垃圾填埋场可采用泥封堆存,用塑料薄膜覆盖;大型垃圾填埋场每日均应开展杀虫防蝇工作。
    垃圾转运过程应注意密封和防渗漏问题。
    (五)动物尸体处理
    应及时清理,集中深埋(离地2米以下),选址应注意远离水源及居民区。在深坑底层和尸体上层均应铺垫漂白粉3-5cm,填埋过程应尸体一层,漂白粉一层,最后覆土完应做好警示标志。
    二、灭蚊蝇
    1、外环境可使用环卫乐,以1:100(水)的配比,直接喷洒,用药量为150~200ml/m2。
    2、室内可使用都灭或拜虫杀,1:100(水)稀释后喷洒,用药量150~200ml/m2。
    3、垃圾填埋场可使用敌敌畏,按1:500稀释后喷洒于垃圾表面,一般用量200-500 ml/m2,防止蝇幼,杀成虫用1:100稀释。

 

如何预防肠道传染病 

防疫知识(3)

========================================================================================

    夏季,由于气温高、湿度大,特别利于病菌的繁殖,食物易受污染,再加上夏季人体消耗大,免疫力也相对较弱,因此,夏季是细菌性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肠道传染病发病突然,症状严重,传染性很强,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造成很大的威胁。因此,把好病从口入关,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努力做好预防工作是关键。
  1、 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对粪便、垃圾和污水的卫生管理,发动群众开展除四害运动。
  2、 讲究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常剪指甲、勤换衣服。
  3、食堂和家庭采购食品要严格把好质量关,切不可为贪便宜而购买变质的禽、蛋、肉和水产品。
  4、不喝生水,菜要烧熟煮透,吃剩的菜放在冰箱里过夜,食用时应重新回锅加热。
  5、购买易生虫的蔬菜应注意鲜嫩无虫眼,留意是否使用了农药,摘去黄叶后应用水浸泡半小时以上,中间换水2~3次,然后再烹调。
  6、贮存食品或加工食品时,都应该生熟分开。
  7、最好不要去大排挡就餐和购买无证经营的盒饭,不要自办大型聚餐活动。
  8、发现食物有异样或异味不可食用,也不可煮沸烧透后再食用。
  9、对碗筷等餐具应经常煮沸消毒。
  10、一旦发生肠道传染病症状应及时就医;家庭成员同时出现食物中毒现象,应在去医院的同时及时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概括起来,预防肠道传染病有一个九字真经:吃熟食、喝开水、勤洗手。

 

                                        油田防疫站 朱明惠
========================================================================================


文章出处:江苏油田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