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味道之上世纪80年代:春晚陪伴过大年
作者:王敏
时间:2月5日 打开新窗口浏览本页 浏览:2304 文章ID:348

  生在七十年代,长在八十年代,那时候在乡下,正值懵懂的少年,过年的记忆,除了一年更比一年丰富的菜肴,春晚的出现,无疑是那个时代横空出世的一道精神大餐。
  由于那时家境还比较困难,家中没有电视,平时晚上到有电视的人家可以看看。除夕之夜,是无论如何不能再去的,人家不待见不说,家中的父母也是决意不让我们去的。只好早早卧床,耳边听着别人家电视中发出的春晚节目声入眠,隔几天还要听别人侃春晚的节目如何如何,真不是滋味。因此,姐弟三人每到那时,就向父母进言,无论如何来年一定要买个电视,这个愿望直到八十年代末,终于实现。
  记得,买回电视过的第一个除夕,一家人挤在一张大床上,把春晚看完了,才睡去。在我们乡下,除夕夜零时要放鞭炮,掐准了时间的。没有电视的光景,坐在床上等到十二点,再起床,没有暖气,冷飕飕的,这是件苦差事一直是父亲干。自打有了电视,看上了春晚,我是主动请缨,陪父亲一起起床放鞭炮,也不在乎冷不冷,一头的干劲。
  为了节后开学能和同学们一起侃春晚节目,那时候看春晚是很仔细的,而且一直坚持看到最后一个节目《难忘今宵》。至今还记得韦唯激情演唱的《爱的奉献》,陈佩斯和朱时茂把小市民刻划得入木三分的《胡椒面》,姜昆和唐杰忠合作的《捕风捉影》等等,都堪称经典之作,百看不烦。
  到如今,对待春晚,似乎没有了过去的那种劲头了,也许是有审美疲劳,或许是网络资讯时代人的精神需求变高了。


文章出处:江苏石油报2009-1-25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