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味道之上世纪50年代:翻身后的幸福
作者:靳文江 口述 靳芳兰 整理
时间:2月2日 打开新窗口浏览本页 浏览:2083 文章ID:345

  要是说起过年,一碗面的年,是我这一辈子过得最难忘的年,那是在1950年,解放后的第一个春节。
  翻身了的农民,热热闹闹地开始准备社火了。大年三十中午算是正式开始,锣鼓搅在板胡二胡里,一番热闹,村子里老人孩子全都聚在戏台前。戏台在原来生产队队部的大院里,现在是一片大麦场。朝东的一边把土夯实,做成一个大土台子,算是戏台了。
  那时候,还没有电灯,晚上闹社火用汽油灯照明,这汽油灯烧起来半个村子都被照的亮堂堂的。猛听见戏台上“哐哐嚓嚓”响起来,柱子他爸爸扮演武生,摇着一根花里胡哨的鞭子,做着赶马的架势,踏着台步三扭两摆地从后台走了出来,原来是一出《火焰驹》。台上唱秦腔的人吼得震天响,台下老老少少也没有闲着。孩子们看一阵,打闹一阵子;大人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对解放后新生活的向往。
  社火结束我到家的时候,妈妈已经开始在厨房里忙乎上了。胡麻油在锅里嗞嗞地响,飘出的香葱味儿,简直把我肚里的馋虫都引出来了。知道吗?这是我妈开始做长面了。面是村里分的那一袋麦子磨成的面,浆水是秋天用萝卜叶发酵成的。
  煤油灯,在堂屋里闪动着温暖的火苗,妹妹剪的窗花贴满了窗格。当我们一家人都围坐在炕桌前的时候,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每一个人面前,是一碗盼望已久的长面。妈妈说好多年没有做过长面了,爸爸说解放了,咱们现在有自己的土地,春上的时候,选一些好种子,好好耕种,再盼着老天爷多下点雨,相信以后咱们年年都能吃长面。到后来呀,日子果真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文章出处:江苏石油报2009-1-25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