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木箱的故事
作者:戴娣
时间:9月23日 打开新窗口浏览本页 浏览:861 文章ID:1388

   

    母亲有一件宝贝——一个两尺见方的棕红色木箱,漆面略有斑驳,铜制拉手已磨得发亮,那是木匠出身的父亲,在他们1974年结婚前亲手选材打制的。
   
    1984年这个木箱跟着我们从大庆油田农场的小平房,千里辗转来到江苏油田的四层家属楼,一直陪在我们身边。记忆中,母亲不许我和妹妹去翻动箱子里的东西。那里面放着外公求学时背的褡裢,外婆出嫁时绣的荷包,父母结婚时的衣裳,箱子最底层放着他们的结婚证,还有一沓荣誉证书。每次母亲收拾东西,总是飞快地拿出来又放回去,还会轻轻打开我们猎奇的小手。尽管母亲挺爱惜,但纸质物品还是磨了边、破了洞,纸面黄黄的,联想母亲不肯示人的模样,总给人神神秘秘的感觉。
   
    趁着父母不在家,我和妹妹把这一沓纸偷偷翻出来好几回。父亲获得先进工作者的证书有好几张,母亲也有一张大大的三八红旗手奖状。那时我觉得父亲一个汽修工,每天钻在车底修车,身上满是灰尘和油污,说话也大大咧咧,一点也不像得奖状的人。可是证书上红红的印章,漂亮的图案,大气工整书写在纸上的名字,让我觉得奖状这东西,真好。
   
    我上小学后,每学期的成绩报告单和三好生奖状也被一起放进了箱子里。每次期末考试成绩出来后的几天,父亲满是胡茬的脸上总带着笑意,这时同事们也故意打趣他,“大姑娘这次又得了三好生,可以喝酒啦!”这事儿被亲戚朋友们笑了好多年。
   
    1990年,父亲调到后勤,一次携带大量现金出差采购时遇到一伙凶恶的地痞讹诈,父亲一把将带头的家伙扒拉开,站出来大喝一声,“这是家黑店,我们走!不行咱们就报警。”他义正言辞的样子镇住了那群准备硬抢的家伙,父亲和同事得以全身而退。回来之后,单位领导很佩服父亲的胆量和行为,要奖励他,被他拒绝了。父亲认为自己是单位的人,就应该为单位做事,保护公家的财产是理所应当的事。
   
    成年后,我回到油田工作,结了婚成了家,老木箱随我们搬进了宽敞明亮的三室福利房,孩子也在这里出生长大,我们自己也有了一张张奖状。孩子会偷偷把奖状翻出来玩,被我们发现了训几句赶紧收起来,不久就看见小家伙撅着屁股趴在地板上煞有介事地涂涂画画。我走近一看,居然在自制小奖状。上面用红色彩笔勾画了红旗和花朵的线条,还画个红圈,再歪歪扭扭地写上江苏油田采油二厂……我们一家人被逗得前仰后合。
   
    随着时间的推移,同事们大部分都购买了油田在扬州的集资房,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大家也陆陆续续住到扬州市区做起了城里人。单位的福利房住得越来越少,老木箱似乎被遗忘了,静静地呆在衣柜顶,落满灰尘。
   
    2018年,孩子刚上初中,先生被派往百色域外项目,好几个月才回家一趟。租房陪读的日子,凡事少人帮衬,我心里满是委屈,从一次次忍不住打电话和他抱怨,慢慢变成倾听他讲域外工作的点滴:同事们如何带着镰刀在草丛中寻找井位,直到天黑看不到路;洗井车司机如何身兼多职一人完成洗井工作;因为没有房子住,只能挤在一起睡;上下铺的同事们不适应百色的气候,冬天冻得直打哆嗦……有时听他说着说着,我的眼睛就忍不住湿了。知晓了油田人在外打拼的不易,心疼之余我只能安慰他,不管多苦也要坚持住。
   
    一次先生回来休假,说好要给孩子烧几天饭好好补一补。第三天,他接到一通单位的电话,之后脸色有些不对,告诉我,单位有任务,次日就要回去上班……我胸口一堵,无言以对,只能又依依不舍地送他出门。
   
    时光是双温柔坚韧的手,那段日子虽不容易,也磨炼人的心性。困难肯定是有的,但是日子总有办法过。
   
    孩子上高一后的深秋,先生调回域内工作。在一天天重复忙碌的工作生活中,我们迎来了2024年6月,孩子高考结束了,我们终于搬进了属于自己的新家。
   
    母亲念叨着,几十年的颠沛奔波,搬了不知道多少次家,就留下这仅存的老物件了。她连同箱子里面的东西一起交给我并嘱咐好好保管的时候,我意识到这是老人家美好的期望,是家的传承。
   
    回想几十年走过的路,不由得感慨石油人有坚强乐观的性格,多难走的路,也一定会走出去……


文章出处:江苏石油报2024-09-14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