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平安时光
作者:唐宗礼
时间:8月20日 打开新窗口浏览本页 浏览:451 文章ID:1384

    平安基地位于安徽省天长市西北部平安镇(现为张铺镇平安社区)西南角的兴隆村大梁生产队,距天长市区约40公里、平安镇约4公里,职工、家属时常戏称为天长市的“西伯利亚”、平安镇的“大西南”。
   
    平安基地,占地近400亩,原是安徽油田家属农场,后因生产和生活需要,先后担负过采油公司、试采处、采油厂基地职能。安徽油田与江苏油田重组合并后,又作为安徽采油厂基地运行了近7年时间,是油田50年发展历程中不可忽视、不能遗忘的贡献者之一。
   
    我于1989-2005年工作和生活在平安基地。16年的平安时光,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有三件事让我始终难忘。
   
    难忘之事一:上井
   
    “上井喽,上井啦!”这样的喊声,经常回响在许多人还没有起床的凌晨,那是平安基地的家属们前往生产现场开展铺道路、平井场、除杂草、清油污、抬油管、送抽油杆等劳动的“集结号”。家属与职工一样,油井打到哪里,她们的身影就出现在哪里,劳动的号子就响彻到哪里。她们承担了许多重活、累活和紧急活,时常早出晚归,中午就在井场吃一口自带的冷饭凉菜,一身油、一身汗、一身泥地为油田增储上产辛勤劳作、拼搏奉献。油田50年发展成就,凝结着家属们一份沉甸甸的功劳。
   
    “上井”也是机关人员口中的高频词。上世纪90年代中期,安乐油田先后打出了天60、安3等多口高产井,为了抢投快上,上井干活成了机关人员重要的工作内容、正常的工作状态,有时连续一个礼拜天天上井,大家都习以为常,从没有人叫苦叫累。记得安3井投产时,由于连续几天暴雨,井场和道路泥泞无比,每走一步都会陷入没过膝盖的烂泥之中难以动弹。机关人员发扬“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石油会战精神,硬是靠着双手和双肩,把一块块石料搬进现场,铺平了道路和井场;将一根根油管和抽油杆抬到井口,保证了及时顺利投产。
   
    难忘之事二:赶集
   
    “赶集”一词,想必与我年龄相仿的职工和家属并不陌生。由于当年的矿区基地大多远离城市、集镇,只能通过赶集购买日常所需的生活用品。
   
    平安镇“逢三八”,也就是农历初三、十三、二十三和初八、十八、二十八逢集。每个赶集日,基地的家属就会三三两两或步行、或骑自行车结伴前往,买鱼买肉、买衣买鞋,大包小包地往家提。蔬菜、粮油、肉蛋等购买一次,至少能够满足5天以上的生活需要,因为赶不上逢集,许多生活必须品很难购买到。
   
    由于平安镇逢集和礼拜日、节假日重合的概率较低,对于双职工家庭来说,只有休息日才有时间赶集,仅仅依靠平安镇逢集采购生活用品,根本无法保证日常生活所需。为了不影响正常工作,他们不得不把赶集的目标向距离基地8公里外的张铺镇、10公里外的大通镇、15公里外的汊涧镇拓展,每一次赶集采购的生活用品数量、品种会很多,往往能够满足十天半月的生活之需。
   
    赶集,是平安时光里职工和家属们不可或缺的重要生活项目。
   
    难忘之事三:露天电影
   
    露天电影,是一个时代文化的代名词,也是那个年代独有的最具吸引力的文化载体。
   
    平安基地建有图书室、阅览室、篮球场、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等文体场所和设施,工会经常举办乒乓球、篮球、拔河、绑腿跑、猜灯谜等文体活动,虽然不傍街、不靠城,但职工和家属的业余文化生活还是较为丰富的,而在丰富多彩的文体生活中,露天电影则是保留项目,也是职工和家属的最爱。
   
    每到礼拜六晚上,来自各家红红绿绿、高高矮矮、方方圆圆的各类凳子、椅子就会摆满篮球场,大人、小孩会早早地聚集在那里,等候观看露天电影。每次两部影片,有时放到夜晚11点甚至12点,无论酷暑还是严寒,大家观影的热情始终不减。遇到雨雪天气,好多人打着雨伞坚持观看,那份热情与执着,至今想来都让人感动。
   
    油田50年——我想对您说,正是有了广大职工和家属不怕困难、不畏艰险、以企为家、以苦为乐的团结拼搏精神和战天斗地干劲,才创造和积累了今天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强大物质基础,也为干群同欲、上下同心打造下一个高质量发展黄金50年创造和积累了强大的精神财富。
   
    虽然当下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人拉肩扛的劳动场景与我们越来越远了;虽然我们搬离了独立矿区,融入了城市,身边随处可见商场、超市、电影院,再也无需赶集购买生活品、坐在广场等候露天电影了,但是,不忘“来时路”,才能走好“脚下路”、坚定“未来路”。


文章出处:江苏石油报2024-08-16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