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了,西伯利亚的寒风已经无情地向南方吹来,它一发力,我们的秋衣秋裤就会抵挡不住。
记得四十多年前的这个季节,我们镇上三个小伙伴,结伴来到洪泽湖畔读书,开课没多久,学校就发了两套工衣裤,一套单的,一套棉的,发的棉工衣,细心的同学数了数一共有十八道竖杠。
后来,我们在井场实习的时候,“十八道杠”就穿在身上,它为我们抵御着从洪泽湖畔吹来的阵阵寒风。
很快,学校放寒假了,我们三个一起来的小伙伴,我是唯一穿着“十八道杠”返回故乡的。回到故乡,放下行李,我兴冲冲地穿着“十八道杠”在大街小巷巡游了一遍,我感觉故乡的亲友用一种说不出的眼光在看着我,仿佛不认识了一般。同样,我也用这件招牌式的棉工衣,向故乡的亲友们昭示,我已经是一个自食其力的石油工人了。
大约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蓝色的“十八道杠”,被鲜艳的“石油红”所取代。然而,不能取代的是当时穿着“十八道杠”时的初心,这个初心就是《我为祖国献石油》的不朽旋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