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叶船
作者:邓遂平
时间:8月29日 打开新窗口浏览本页 浏览:1637 文章ID:1178

    小的时候,我对于父亲的印象很模糊。我在一个小山村,而父亲在油田上班,只有探亲假的时候才回来,而且要转几次车,走很长的山路能到家。一年中绝大部分时间是见不到父亲的,那时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看见父亲了。
    1976年夏天,父亲从泸州气矿来江苏参加会战,母亲说:父亲乘坐的车过几天要经过我们村子后面的公路,那时候就能见到父亲了。到了那天,母亲带我来到马路边,可是等了一上午也没有见到父亲的车队。(后来才知道他们很早就出发走了)。于是我问母亲:父亲去的地方在什么方向,母亲告诉我,在我们的东方,我们这里所有的河流都流到长江,最后要流到江苏。
    故乡有粗大的竹子,将一片竹叶一头折两三公分回头,于折叠处把竹叶中央的柄和两边的也撕开,折回来的叶子头成三份,左右两份在叶柄下面套起来;另一头也是一样做,这就是竹叶船。每次下完雨以后,我总是会认真地做一只小小的竹叶船,顺着山坡的小溪漂走,期望竹叶船能这样漂到江苏。那时候的交通落后,就是乘车也要转好几次,最少三天才能到达江苏,由于交通的原因,觉得父亲所去的地方很远。
    1978年的秋天,我们全家迁到江苏油田,也正是这一年,国家开始了改革开放。虽然刚来还住芦席房,但是油田也在加紧后勤生活设施的建设,当时在12号地最好的平房成立了油田人自己的小学,我刚来的时候就能有学上。
    1988年我参加工作,那也是油田会战最火热的年代。由于当时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加上江苏地区河湖密布,经常要遇到水路联运的情况,就是倒休归队,由于新井大多位于偏僻的乡村,好不容易乘车到所在地的乡镇后,只有靠着双脚从乡镇车站一直走到队上。记得有一次在周西打井,由于不知道井队搬家,到原来的井场时已是人去屋空,后来才打听到已经搬到了新井,等好不容易找队时,天都黑了。以后随着国家公路网的不断完善,船运的情况越来越少,甚至撤掉了用于搬家的船队。各基层小队统一配备了大客车,每次上班的时候,只要按时到达地点,就能轻松舒适地回队上班。
    2000年以后,随着收入的增加,买私家车的人开始多了起来,油田的小区或者是工作场地,由于私家车的增多而开始显得拥堵起来。尽管这样,买车的人还是有增无减。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无论道路有多远,很容易就能互相来往。去年父亲回了一趟老家,从南京坐动车只要经过9小时就能达到。
    交通工具的发展是建立在国家不断进步发展基础之上的。改革开放的四十年,是我切身体会到中国经济腾飞的四十年,更是是我来到油田以后,从小到大见证油田不断发展、改革、和创新的四十年,更是油田生活不断改善的过程。而那代表着美好愿望的竹叶船早已经成为了现实,身为石油人,就是遇到暂时的困难,我们更有责任和义务脚踏实地、不断奋进,让油田这首航船走的更好更远。


文章出处:《江苏石油报》2018-8-8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