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是冯导拍给他的同龄人看的,各大影院出现大批中老年观影热。上周日见朋友圈热议《芳华》,我和老公冒着大冷的天观看了这部影片。说实话以前也看过一些青春片,如:《匆匆那年》、《同桌的你》、《桅子花开》等,无非是追往事,惜流年。好吧,还是说《芳华》。
影片《芳华》是为生活在70、80年代人定制的青春片。影片比以往多一点激情、多一点幽默、多一点热血,它就像一股清流流淌在人们的心里。影片中细碎的场景,直戳人们的泪点。
《芳华》中有一群充满梦想的军队文艺工作者,正值芳华的他们一起排练、一起演出、一起生活,碰撞出爱情、友情。场景仿佛将我带回上世纪80年代:我当时生活学习在江苏油田技工学校,学校里有个大食堂兼俱乐部的地方,每年元旦都会举办联欢晚会,师生们在那里表演舞蹈、小品、器乐……在那个年代,参加表演的师生需提前一个多月排练。演出可谓是“盛况空前”,除了本单位的职工,方圆几公里内的人都赶来观看,整个俱乐部往往被人们围得水泄不通。此时此刻此景,不觉眼含泪花,不知是感叹岁月流年还是感叹那年那月的世事。
记忆的碎片中,有阳光雨露,也有风雨雷电。
影片中何小萍在前线救助伤员。战争的残酷对于40多岁的我,只是听说没有亲历,但是和冯导同龄的部分人经历过,曾是我同事的张师傅也参加过中越战争。据他告诉我说是于1977年参军,1979年1月接到命令,所在部队要抽出一批军事过硬、思想素质好、家里兄弟二人以上的老兵,去广西边境前线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随后经过一个多月吃住野外、自挖防空洞等的魔鬼训练,1979年2月17日(农历己未年正月廿一)战斗打响。因为是第一次参加打仗,难免有点害怕,好在是通讯兵,步兵在前面冲锋,通讯兵负责即时通报战况。由于部队锐不可当,战斗进行得很顺利,至3月9日圆满完成了战斗任务。在影片中部分还原了当年战争的惨烈,让我由衷地心生敬畏,并感谢那些跟张师傅一样为祖国流血奉献芳华的可爱军人,感谢他们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所做出的牺牲。
影片《芳华》中有太多的碎片能勾起我对当年的回忆:看见那台卡带录音机,就想起我的第一台录音机,它是我学电工的哥哥买零件组装的;片中姑娘用钩针勾东西,我也跟姐姐学过,帮家里勾过电话罩、沙发罩、茶杯垫等;食堂就餐时,统一的铝餐盒、搪瓷缸就是那个时代的符号。
花谢了来年可以再开,草枯萎了来年可以再青。但是,四季轮回,亘古不变,在我们通往老去的路上,亦步亦趋,渐行渐远,我们每个人的芳华,在时光的打磨下逐渐消逝,留在记忆中的只能是一些支离破碎的片段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