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粽香
作者:王惠芬
时间:6月3日 打开新窗口浏览本页 浏览:928 文章ID:1420

  端午节临近,看到邵伯菜场摊位上摆放着碧绿鲜嫩的粽叶,我欣喜地买了两把回来,清洗烫软后,包了粽子放高压锅煮熟,一股粽子的清香在厨房弥漫开来。我剥开刚出锅的白糯米粽子,品上一口,舌尖上溢出小时候端午节的味道。
  小时候每到端午节,母亲都要为我们兄弟姐妹包粽子。然而,那个年代粽叶是买不到的,只能自己出去采。母亲带着我手提竹篮,肩扛竹竿,来到池塘边采芦叶。遇到够不着的嫩绿叶,母亲就将早已准备的竹竿钩朝前一伸,芦苇叶便乖乖的被我揽入手中了。不一会功夫,竹篮装满芦叶,我们高兴的拎回家。
  母亲洗净芦叶并用开水烫一烫,淘好糯米,又将棉线浸泡在水中,便开始包粽子了。母亲手持两片粽叶,绕成漏斗形,灌上糯米,用手指压紧,绕一圈,然后又加上一片粽叶,裹紧糯米,三绕两绕,一个三角形粽子就包好了。母亲用棉线将包好的粽子捆紧、系牢,接着,再将包好的粽子继续捆在这根棉线上,一连捆了四只粽子,连成了一串。母亲说,这意味着四四如意,年年丰收。我在一旁看得眼花缭乱,好奇得很,忍不住学着母亲的样子包起来。可是,包来包去,粽叶还是散开了,我只好心甘情愿为母亲当助手。
  母亲包的三角粽小巧玲珑,菱角分明,放进大锅里煮,散发出阵阵清香。我们兄弟姐妹早已垂涎欲滴,一个个围着锅台转。几个小时过去了,好不容易等到粽子煮熟,还没等母亲端上桌,我和弟妹们就七手八脚地拿着粽子拆开了。哇噻!一股粽香直扑鼻尖,雪白的粽子穿上了一层淡绿色的外衣,煞是诱人。再粘上白糖,唇齿之间留下的是黏黏甜甜的清香味。母亲包的纯糯米粽子,原汁原味,是我小时候最爱吃的粽子。
  后来,我离开了家乡,走进了石油工人的队伍,转战几个油田。那些年,我们一直生活在紧张的会战之中,条件十分艰苦,哪能吃到香甜甜的粽子呀,就连传统的端午节也渐渐的淡漠了。虽然如此,但我们仍然以石油为家,以会战为乐,哪里有石油,我们就毅然奔赴到哪里。
  1975年,江苏发现了石油,我又随着会战队伍从胜利油田来到江苏油田参加会战。我们居住在盐邵河畔,邵伯湖旁。那时,虽然会战紧张,生活条件艰苦,但这里的河流、湖泊纵横交错,鹅鸭成群,鱼虾多,螃蟹多,就连芦苇也多的一眼望不到边。闻到芦苇叶的清香味,我们的会战生活又增添了许多乐趣。
  曾记得,江苏油田会战捷报频传,新开发的小区块油田一个接着一个。运输处司机为确保井队搬迁,昼夜奋战。我们后勤人员全力以赴,加班加点,司机把井队搬迁到哪里,我们就将热饭热菜热开水送到哪里。
  那年端午节前夕,食堂买来了芦叶和糯米,组织炊管人员包粽子。粽子是纯糯米的,没有任何的调料。听说食堂包粽子,科室会包粽子的“自愿者”也赶来帮忙。大家说干就干,各自使出了自己的绝招。你瞧,有包斧头粽的,有包三角粽的,四角粽的,还有包枕头粽的,真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那时,我还不会包粽子,就虚心向师傅们请教,认真学习动手包,很快学会了包斧头粽子。到了下班时间,师傅们谁也不愿离开,因为包粽子是功夫活呀,得赶紧包完,还要煮好几个小时呢。
  端午节这天清晨,食堂热气腾腾,粽子飘香,窗口早已排了几队买粽子的职工,由于数量有限,每人限购五只,因为要留下一部分送到前线。上午10点,食堂准时为井场搬迁的司机送饭菜,同时也送去了粽子。当炊管人员打开一个保温桶时,一股粽子的清香味从车厢里散发开去。“同志们,辛苦了!我们送粽子来了,给大家每人发两只,尝尝鲜。”司机们听到有粽子吃,一下子来了精神,个个喜笑颜开。这不,司机脸上的疲劳都被那粽子的清香味驱散啦。也许是睹物生情,一位司机感慨地说,吃着这洁白的粽子,好似又回到小时候温暖的家。是呀,我们石油工人为了寻找石油,背井离乡,四海为家,谁不想念自己的家乡亲人呢?看着司机们吃得是那样的香甜,我们心里热乎乎的。在前线过端午节,让会战生活别有风味,大家也感到了家的温馨。
  又到一年端午节,现如今,超市里的粽子包装精美,品种繁多,有鲜肉馅、豆沙馅、红枣馅、海鲜馅、还有咸鸭蛋馅。然而,我仍然乐意包纯糯米粽子,因为纯糯米粽子里,蕴藏着亲情的牵挂,蕴藏着童年的记忆,也蕴藏着会战生活的快乐。我喜欢吃粽子,更喜欢吃原汁原味的白糯米粽子。


文章出处:江苏油田门户网-石油文苑(2025-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