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歌
作者:邓遂平
时间:8月27日 打开新窗口浏览本页 浏览:474 文章ID:1385

    每次路过油区,看到一台台抽油机在田野里运转着,那绿色的田野与红色的抽油机交相辉映,蜿蜒的河流与空旷的井场偎依,织成了一幅美丽多彩、刚柔并济的水乡油田画卷,心中就会涌起一阵阵自豪,那是一代代石油人艰苦奋斗出来的结果。

    刚工作的时候是艰苦的,那时正值油田会战高峰期,同时也是勘探不断取得突破的时期,每次倒休回家都羡慕地听到同学朋友骄傲地谈论着会战的事情。我也希望能和大多数油田人一样参与各种会战,可我所在的井队是油田最大的重型钻机,大多数时间是在新区打探井,钻探时间长,搬迁任务重,始终没有参加过一次会战。那时候没有现在的大型吊车、电动扳手等工具,在拆卸设备时,遇到拆不动的时候,只有请大家一起使劲帮忙,尤其是机房的巴掌螺丝,有时候几个人用大管钳一起用力还是扳不动,有时还滑倒摔在地上,身上青一块紫一块,几乎每次搬家没有不受伤的。遇到小的螺丝锈蚀后只有用扳手将螺杆拧断。记得在曹36井搬家的时候,由于我们的钻机比较大,一台30吨的吊车怎么也吊不下来,大家就用两台吊车分别在两端挂上钢丝绳,终于将钻机吊了下来。野外的生活也比较单调和辛苦。夏天,野营房里没有空调,到了晚上,野营房墙壁夹层里还有老鼠在墙壁里来回走动和啃咬的声音,睡眠不好的人第二天就会无精打采,当然有的同事无论声音多大都能安然入睡。住在房子里酷热难耐,尤其是白天休息的时候又闷又热,为了避暑有人自己买了折叠躺椅,到芦席棚下或附近的树林里乘凉。傍晚时分,小河边、芦苇丛里,经常能看到三三两两散步的人,成为紧张忙碌之后难得的小憩时光。

    调到高集油田后,更近距离地欣赏到了水乡油田风光。那时,高集第一次会战刚结束,整个油区产量都很高,完成全年产量任务也很轻松,甚至单井产量低于五六吨的都不开采。只是高集地处洪泽和金湖两县交界处,位置偏僻加上交通不便,尽管对面几公里就是金湖县城,由于泄洪道的阻隔,去一趟县城要先坐车然后摆渡才能到城里,大多的时间只能每天面对着湖区。当洪水袭来的时候,由于风急浪大,快艇不能及时把换班的人送到湖中平台,上班的人有时一个星期都在平台上啃方便面。水退以后,大家还要踩着厚厚的淤泥到每一座平台上录取资料,检测油井设备及管线,但是困难难不住这些石油人,他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在风浪里颠簸,认真呵护着水中的一口口油井,谱写了一曲曲水中夺油的赞歌。高集油田最美的就是风平浪静的时候,夜晚,可以看到平台的灯光与对岸城里的灯火交相辉映;白天,辽阔的水面上船只来来往往,汽笛声声;水中,钻塔、平台倒映;天空,鸥鸟翻飞,成为水乡的一道美丽风景。

    随着油田常非并进战略的实施,我也有幸参与了页岩油压裂的施工。2023年初,在参与花页4-1HF井的供水安装中,由于刚开始对水囊的安装技术还不熟悉,二十多名员工喊着号子用钩子拉着水囊向四周展开,井场的接地桩也是几个人抬着自制的吨桶向下砸几下再换人砸,费时费力。当时,下着冬雨又阴又冷,中午饭送来的时候都已经冰凉了。那时还是新冠肆虐期间,我前一天刚做完核酸还没出结果就上班了,当在井场得知自己是阳性时,一下子没有了力气,但是其他人依然在井场忙碌着,按时完成了安装施工。后来,随着页岩油压裂的次数越来越多,搬迁安装的经验也越来越多,现在运用吊车只要不到十个人就能把水囊安装好,从供水设备的搬迁安装到打水值班,都形成了一套熟练的流程。

    在近50年的岁月里,江苏油田人继承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小、碎、贫、散的油层里精耕细作,在河湖密布的大地上奋力耕耘,新的油区不断被发现,原油产量不断上升。当老油区递减加速,开采难度越来越大的时候,有着优良传统的石油人以不屈不挠的精神拉开了高质量二次创业的序幕,二氧化碳驱等三次采油技术的运用,让老油区重新换发了青春;一次次壮观的页岩油压裂施工,让原油产量再次逐渐升高。

    五十年光阴似箭,我也从一个懵懂少年成为了一名老员工,亲眼见证了油田在发展关键时期的变化,但是无论时光如何变换,江苏油田人找油报国的初心没有变。一批又一批石油人奋斗在水乡,他们栉风沐雨,在烈日下挥洒汗水,在寒夜里抖落星辰,把找油的足迹印刻在水乡的角角落落,为端牢能源饭碗,在如歌的岁月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年华。


文章出处:江苏石油报2024-08-23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