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莲和父亲的石油情
作者:赵海燕
时间:5月13日 打开新窗口浏览本页 浏览:899 文章ID:1368

    4月23日,江苏油田迎来49周岁生日。这天,家住石油山庄的油田退休老人杨家明很早醒来,催着老伴儿赶紧吃完早饭等待出门。
   
    这天,他们的女儿、采油一厂采油特级技师杨莲,要带着七十多岁的父母参观江苏油田展馆。自从听到这个消息,父亲满怀期待——能看到自己曾经工作过的油田模样,还能看到一个正在蓬勃发展的奋进新油田。
   
    杨莲说:“要像父亲那样,认准创新创效这条路,接好父辈接力棒,认认真真走下去,做好一件事儿,每天都有新长进。”
    穿越时光,感受父辈的奋斗
   
    江苏油田展馆以石油贯通始终,从1975年油田成立起,几代石油人听着“汩汩”流淌的工业血液声铿锵向前。父亲在一张张老照片前驻足,激动地说道:“这个芦席棚我住过。当时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可一起从部队转业下来的我们从不叫苦喊累,心里想的是,要从我们手里把油田的江山打下来,建立起来。”
   
    父亲当兵时因公受伤,1978年原本可以回老家,可听到部队首长说江苏油田会战缺人,他就来油田当了一名作业工。油田第一井真6井,父亲和同事在这里作业过,听到这口井成为江苏省工业遗产,目前依然还在产油时,父亲笑容满面,仿佛一下子回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记得有一年大年三十,父亲主动和一个同事留下守井场。那天飘起鹅毛大雪,在没有门、没有电、没有火的夜晚,他们蜷缩在临时搭建的芦席棚里,守护油井一整晚。第二天一早,父亲因有伤残,人都站不起来了。
   
    关于父亲为油奋斗的故事很多,后来自己工作了,杨莲终于理解了当年长期不回家的父亲,懂得了父亲那辈人传下来的石油接力棒是那么滚烫。
    接力传承,不忘努力的现在
   
    今年45岁的杨莲是从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技能大赛脱颖而出的金牌选手。记得2010年拿金牌,父亲第二天不放心地来确认:“杨小莲,你真拿到金牌了。”顿了顿,父亲又叮嘱道:“你要好好干,干出名堂来。”
   
    从技能赛道转场,杨莲深知自己不再是考试型选手,而要快速成长,把理论和经验用于现场,成为解决生产难题的创新型选手。从这年起,杨莲走上革新之路。这期间,丈夫成为她最得力的搭档,两个人把很多想法变成服务生产的办法。
   
    在杨莲带动下,一批“能人”加入革新队伍,工种涵盖采油、集输、注水、锅炉,一群热爱捣鼓的骨干拢到一起,攻关解生产难题的氛围越来越浓厚。棘轮摇把、油井带压加药装置等一大批创新成果,提高了工作效率,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2015年,油田以杨莲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从革新队伍,到杨莲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这支团队已完成56项课题研究和攻关,累计创造经济效益2700万元。
    感恩创新,开辟崭新的未来
   
    “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日记本上,杨莲用红笔划出深深印迹。
   
    带着父母从油田展馆走向油田第一井、页岩油现场,再走近自己工作的地方。父亲慨叹油田这些年来日新月异的变化。握紧父亲的手臂,杨莲觉得必须用感恩奋进践行对石油的热爱。
   
    今年2月29日,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马永生来油田考察,在现场慰问了杨莲,慰问时那亲切温暖的话语总是让她激动不已。父辈们第一次创业是常规油,现在接过的这一棒是二次创业,是页岩油。要好好干,让油田常非并进,能够行稳致远。
   
    各级领导的支持是工作室最大的底气,近年来,江苏油田和采油一厂给政策给资金给设备,队伍不断壮大、成果越来越多。
   
    一直以来,油田对使用过的空药剂桶,经过清洗、分污、就地回注,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而清洗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去年冬天,杨莲看到几名女同事全副武装在清洗使用过的药剂桶。摘下防护面罩,她们的脸颊被面罩勒出深深的红色印痕,杨莲很心疼。有没有一种更省时省力的清洗装置,把人力解放出来呢?
   
    那段时间,杨莲不断琢磨,画出装置设计图,一遍遍修改,打版拿出成品图,联系厂家生产零部件。她和团队制作安装,还做好书面整理和汇报,化学药剂桶自动清洗装置成功出炉。她边应用边改良,让不同大小、不同型号的药剂桶全部实现快速、密闭、360度无死角自动清洗。药剂桶管理实现更高效、更安全的同时,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目前,化学药剂桶自动清洗装置成为油田推广应用项目之一。
   
    2024年,江苏油田迎来49周岁生日,也迎来了页岩油开发的崭新起点。当页岩油井花页7HF井落户周宋班站,她密切跟踪现场,提前到页岩油示范区学习页岩油标准化现场管理。
   
    班站第一口页岩油井放喷投产当天,她和经理顾不得天黑路滑,连夜一遍遍取样送检,关注生产工况预警和计量,累了就在值班车上打个盹。那几个晚上,看到样桶里的冒出的新鲜小气泡,杨莲又有了创新灵感,优化花页7HF井收气点流程,降低高压天然气压缩机的故障率,每天可回收外销伴生气能源8000立方米。
   
    今年4月,江苏油田“杨莲劳模创新工作室”主理人杨莲创新成果“井口天然气净化处理技术研究应用”正式推广应用。经过实践测试,在燃气炉为油井伴热保温期间,硫化氢含量经脱硫装置处理,由3500ppm下降至0-10ppm,消除了天然气质量隐患和环保风险。
   
    扎根一线26年,一岁一礼。如今,杨莲让越来越多的创新成果用于油田生产,她说:“这些年,特别感恩江苏油田和采油一厂的培养,油田50周年进入倒计时,作为劳模要更好地传承石油精神、劳模精神,让每一次创新成果更环保更高效,也是自己回馈油田的‘成长礼’”。


文章出处:江苏石油报2024-05-10四版